根據西安氣象公布的信息顯示,我們剛剛經歷了西安市自1951年有觀測記錄以來的最熱六月,2022年6月超過35℃以上天數達到20天,6月下旬就有超過40℃的天氣......
西安最高溫度統計
此外,宏觀層面,中國天氣網在統計了1951年以來中國夏季年平均氣溫后發現,無論平均氣溫、最高氣溫還是最低氣溫均出現上升趨勢,越來越熱并非錯覺。
面對40℃+的天氣,大眾還是會說:這天咋了?怎么熱成這樣?還要熱多久?
一
熱,西安今年夏天確實熱。
似乎從6月初開始,陜西就已經再現大范圍高溫天氣,并經歷了1951年來最熱6月的西安,接二連三遭遇40℃+的連擊,其中7月9日最高溫更是“勇攀高峰”,出門仿佛進“烤箱”。
夏日大明宮遺址公園 航拍©悅西安
與此同時,西安也是迎來久違的藍天白云,各地景點甚至建筑樓宇,隨便一拍都是可做封面的風景照,不過,大多數人還是“不買賬”:好看嗎,拿高溫換的,你知道每一個好看照片都有汗水味。
當陜西成了陜曬,西安成了曬晏,人們不禁會想,西安今年夏天咋這么熱?
其實,早有專家進行過解讀:近期我省的高溫天氣,是因為受西北氣流和大陸暖脊控制,造成這段時間持續高溫。這種氣流控制下,天氣的表現形式就是晴熱。
也就是說,可能是“天注定”。
7月7日10時陜西各地地面溫度
事實上,除了氣候和大氣環流影響,城市熱島,或許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二
首先還是地理位置,西安位于關中平原,說是平原,其實更像是盆地,而高溫就愛盆地,比如大陸高壓控制下形成下沉氣流,大氣層從高空到低空,高空氣壓越低,低空氣壓越高,氣團從高空到低空會被壓縮,氣溫自然就升高了。再加上高壓控制下,天氣以晴朗少云為主,太陽輻射的增溫效果會十分明顯。
36個城市室外體感均溫排行 圖©網易數讀
而且西安雖然是北方城市,但算是北方城市中緯度最低城市之一,到了夏天,緯度地,云層量越少、大氣環流越穩定,那么這個地區的地表受到太陽輻射的總量就相對越多,地表溫度也就相對越高。
相較于東南沿海地區,雖然緯度更低,但是由于空氣中的水汽含量較多,具備大量云層形成的優異條件,因此在沒有強烈的副熱帶高壓影響下,反而總體溫度要普遍低于內陸的很多地區,這也就是反倒廈門、福州還比西安涼快原因之一。
全國重點城市室外體感溫度分區 圖©網易數讀
其次就是人為因素,比如說熱島效應。
城市熱島效應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發熱、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熱體及綠地減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溫化”,城市中的氣溫明顯高于外圍郊區的現象。
前不久,《西安市“十四五”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規劃》提供了西安各區縣的七普詳細人口密度數據,其中,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和雁塔區等四個區人口密度超過了19000人/平方公里,已和北京西城區、東城區不相上下。
城市總面積不如北京,卻有四個區人口密度持平,一到夏天,單單是這四個區所釋放的空調外機熱源、汽車排放熱源等人工熱源,就夠西安“喝一壺”的。
高新街景 航拍©悅西安
而近年來隨著西安城市的發展,城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高層建筑越來越多,玻璃幕墻、水泥柏油路面也不斷增多。城市變成“鋼筋水泥森林”之后,吸收和散發的熱量明顯增多。同時,高層建筑物、道路橋梁增多,南邊還有一道秦嶺“天然阻絕”,對風的阻力更為增大,風速降低,也不利于熱量的擴散。
另一方面,在城市建設過程中,難以避免的出現了綠地減少、硬化地面增多的現象。植被被移除后,土地失去了保護和緩沖,直接暴露在太陽輻射下。水泥、瀝青等材料可以快速吸收太陽輻射并增溫,吸收的能量又以長波輻射的形式向近地表大氣中釋放,釋放過程可以持續到夜間,直到這些材料的溫度降至環境溫度附近。
西安最高溫區域排行
所以同樣的天氣,去鄠邑、藍田或許還能感受到些許涼意,走在北大街就只能感覺熱浪滾滾。
當然,西安近郊的工業組團等對西安主城區氣溫提升也有一定推動作用,這里就不再展開。
秦嶺 航拍©悅西安
所以,西安的熱,與天氣、地形有關,更與人口密度、城市形態相關,它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力下的結果,所以有研究人員撰文稱,西安市位于關中平原,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大陸季風氣候,又屬于強熱島貢獻區(僅次于深圳和武漢),渭河谷地的地形條件耦合城市化人為熱釋放,使得極端高溫強度遠高于周邊。
三
城市向前發展是不可逆的,難道“魚和熊掌就不能兼得”?天氣地形自然是不行的,但是人為因素還是能夠規避。
比如,綠色屋頂規劃,其實就是在超高寫字樓或者地標建筑的屋頂,進行屋頂花園建設,美國NASA戈達德空間研究所(GISS)研究表明,樓頂花園和綠色植物覆蓋的屋頂有助于緩解城市的一些酷熱。
由于超高建筑相對于其他建筑,離太陽“更近”,所以對它的樓頂進行綠化,就相當于把草坪“頂”到了天上,綠蔭“吸熱”效果就能成倍增加,況且,對高樓里人們使用空調頻率和溫度也有一定緩解,也能減少人工熱源的輸出。
大唐芙蓉園 航拍©悅西安
當然,綠色屋頂不是種個草坪就完事,它取決于多種因素,從地理區域和植物多樣性到屋頂結構以及建筑本身的冷卻效率皆有影響,但這項研究代表了一個有希望的開端,能夠為城市發展中土地稀缺性與綠色的保有量直接坐到一定平衡。
除了“綠色屋頂”這種探索式的方法,減緩“城市熱島”強度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給建筑表面涂抹反射太陽輻射能力更強的白色涂料,把太陽光再反射回去;還比如增加透水磚的鋪裝面積以增加地表的潛熱通量,在增加土地水份涵養能力的同時,把熱能“歸還”給土地。
在這其中,最簡單也最具有可持續性的方法是增加植被覆蓋面積,也就是是城市的“再綠化”過程,西安這幾年也在提升綠化面積,2021年,西安全市城市綠地率增長至38.51%,綠化覆蓋率增長至41.8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增長至12.33平方米。
浐灞生態區 航拍©悅西安
但要注意的是,綠化要注重“樹草結合”, 樹木會提供更多陰涼,也有蒸騰作用,會讓周圍的土壤更加濕潤,草通過蒸發水分帶走額外的熱量,二者的組合可以降溫效果最好。
而且,綠化的重點應該首先考慮在 “熱島”的核心區,像是許多城市總綠地覆蓋面積一直在增加,但同時“熱島”強度也在同步增加,說明綠地面積雖然有所增加,但仍無法抵消城市擴張所帶來的溫度增幅。
西安近日溫度
一邊得病一邊治病,結果還是在得病,所以,不能簡單“一綠了之”,而是擒賊先擒王,優先在“熱島”核心區進行綠化,然后進行針對性的向外圍進行“圈式改造”。
|